top of page

十歲孩子發脾氣要扔掉手機

Updated: Jun 2, 2022



一位媽媽給我發短訊談及十歲孩子放學後,發現手提電話用不到,就大發雷霆要馬上把電話扔掉,弄到接放學的婆婆不知所措!




雖然她只上了父母效能訓練至第三課,在公司收到婆婆的電話後再發訊息給我冷靜後,上課時再問她,她說已經冷靜地處理了,並跟孩子有段交心對話。


孩子不是不乖,只是有一個未滿足的需求


前提是她了解目前狀況是屬於「孩子擁有問題區」(在父母效能訓練中,有一個名為「行為四角」的框架可協助父母有效界定孩子的行為是處於哪個區域,而針對此有相應的技巧去處理)。





「問題」即是「未滿足的需求」,孩子因為手機用不了,滿足不了他放學後期待玩樂或通訊的需求,因而心感不憤挫敗而選擇用「扔電話」這行為去表達他內心的怒火,套用P.E.T. 創辦人Thomas Gordon 的名句「孩子不是不乖,他的行為是為了滿足一個特定的需求」。


另外媽媽也了解到孩子選用這個「扔手機」來宣洩怒火,在大人看起來是不可接受和大錯特錯的。為何孩子會堅持要扔了手機,其實和他的腦發展有關,根據腦神經專家Dan Siegel 博士的解釋,當孩子處於情緒暴漲時,負責分析思考的上層大腦被杏仁核騎刧了,他被困了在支配情緒的下層大腦中,因此才會堅持一定要把電話扔掉。




因此我們在這情緒激動關頭,一定千萬不要跟孩子說道理、說教或曉以大義,因為這些都需要上層大腦去消化處理,這也是父母效能訓練裡教導父母,孩子處於問題區時,我們不要用溝通絆腳石,而要先積極聆聽,同理孩子感受,待孩子情緒平靜後才可慢慢說道理,引導他慢慢走上上層理性腦思考問題。


所以Dan Siegel 也認為這些孩發脾氣的時刻也是教養的大好時機,如果父母懂得把握機會,靜心處理,孩子的情緒控制將會更事半功倍。

母子情緒平靜才是真正教養的開始

「換著以往未來上課,我一定會在電話先爆個仔,話你點可以這樣做,快點和婆婆回家,然後就無心工作,而想回家如何懲罰他。」

但媽媽現在有了新的選擇,她決定先集中工作,待回家後大家情緒平伏才跟兒子慢慢談。


回家後,媽媽跟兒子說:「今天當你發現手機用不了時,你很憤怒,憤怒到一個點想把手機扔了算,對嗎?其實是因為我太忙忘了交台費。」


兒子點頭並問:「係呀,而且架機有點花,想扔了算!點解你不責罵我?」


媽媽:「因為我在上堂,現在了解到原來當我們在情緒波動時,很容易就會被腦中的杏仁核騎劫。。」媽媽開始解釋腦功能,原來孩子也明白並表示自己有時腦袋控制不了手腳。


這時候媽媽已展開危中有機的情緒教養


媽媽表示:「這是正常的,因為你的腦還在發展中,就算像媽媽是成年人也會因衝動而做了一些魯莽的決定,你剛才發脾氣扔手機是控制不了而做出的選擇,當你冷靜可以用上層腦思考就會作出更好的決定,所以現在要覺察和學習。媽媽有時在公司也會生同事氣,而寫一封罵他的電郵。」


「那麼你有沒有發出去?」


「幸好沒有,我試圖冷靜再看一次,或改一改才發,如果衝動發了就會帶來後果,如丟了工作。所以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起想一想如何協助您下次情緒激動時,如何更好地處理。」


這段對話令母子更親近和有效處理衝突,兒子更告訴媽媽其實他把手機扔在街上一個秘密地方,結果翌日早上真的取回了。


媽媽停止用不接納的語言讓孩子願意跟父母談心

「不接納的語言就是將孩子推開。當孩子遭到拒絕後,就會認為還是把心事藏在心底為妙,免得浪費唇舌,或是惹來父母的責罵,最後,孩子就不再和父母談心了。」


一旦父母懂得在言談中流露出接納孩子的態度,他們就能擁有製造驚人效果的利器。


164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