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孩子說謊怎麼辦?

Updated: Jul 24, 2021

1) 兩歲孩子說:「媽咪我見到青蛙在飛!」

2) 三歲孩子說婆婆答應給她吃五顆糖果,但婆婆沒有說過。

3) 六歲女孩頻頻事無大小,經常性地誇大幾倍,例如:「媽咪,我隻眼好痛⋯⋯」

4) 小學四年級生明明在學校打人卻說沒有

5) 中學孩子偷簽手冊, 沒有去上興趣班卻說有


以上是幾類不同年紀孩子說謊的常見例子,

大家會如何處理呢?






其實每個例子背後都有些要點要注意,不過處理步驟大方向如下:


1) 先不要大發雷霆,先了解孩子心理發展和我們對行為的解讀

2) 不必拆穿

3) 運用同理聆聽和我訊息探索行為背後的需要

4) 不迫供和答應不施以懲罰

5) 欣賞孩子誠實的勇氣

6) 父母作誠實的榜樣、言傳身教


以下解釋每個情境的處理方式


情景一:兩歲孩子說:「媽咪我見到青蛙在飛!」




研究說謊的學者Victoria Talwar表示孩子說謊是一個里程碑,我們應該慶祝孩子說的第一個謊言,她指出幼兒能夠先了解一個現象,再將一樣假象告訴父母是需要相當的智力和溝通能力的。


另外,幼兒經常分不清現實和想像,因此就會出現情景(1) 及情景(2)的謊言。看見「青蛙在飛」可能是他的幻想和創意,但他當成真的告訴你而已。


所以如他只是在天馬行空,你也不必拆穿或改正去扼殺他的創意,你只需要和

應一下如:「還有呢?」,或者和他繼續天馬行空,把想像擴展下去。


情景二:三歲孩子說婆婆答應給她吃五顆糖果,但婆婆沒有說過


這也是現實和想像的混淆,孩子說婆婆答應給她五顆糖,其實是她內心渴望自己可以吃五顆糖,並把這願望當真,並不是真的在講大話。幼兒經常很投入地玩家家酒遊戲也是這原因。


所以就照樣先不拆穿或爭論,先解讀 #同理聆聽 他背後的願望:

媽媽: 「你想吃五顆糖?」

孩子:「是⋯⋯」

媽媽: 「如果有五顆糖吃多好呢!其實婆婆沒有說過,只是你好想而已?」(讓他分清現實與想像,給她思考一會)


如果孩子繼續哭鬧,就持續 #積極聆聽 並發放 #聲明我訊息:「媽媽說過一天只可吃兩顆糖,我不能給五顆你」再溫柔堅定地靜待孩子情緒穩定。


情景三:六歲女孩頻頻事無大小,經常性地誇大幾倍,例如:「媽咪,我隻眼好痛⋯⋯」



在這個情景及接下來的情景中,父母必須記住這幾句話: 「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孩子沒有不乖,他們的行為只是為了滿足他們一些重要的需要」「懲罰不會令孩子變得誠實


所謂「需要」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如愛、關懷、尊重等等,而不是物質上的,父母要了解孩子說謊其實是一種要獲得他「需要」的策略/手段或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解讀其策略背後所真正渴求的,而不是先去懲罰或批評他的行為,導致孩子自責或內疚。


孩子經常性地誇大,背後可能是希望和媽媽有#連結和得到父母#關注的需要,

父母反而要留意在否比較忽略這個孩子或者試試她是否有其他心事。


處理方法可以先同理她是否很痛,然後再抽時間和她單對單共處去談心。


至於情景四等幾個案例,通常孩子都是因為要逃避父母的懲罰或討好父母而去說謊。


情景四: 小學四年級生明明在學校打人卻說沒有


這個跟後續等幾個案例,通常孩子都是因為要 #逃避父母的懲罰#討好父母 而去說謊。

這個情況通常是父母習慣在家裡用權威或的懲罰或否定的方式教養孩子,導致孩子

一直否認或說「不知道」,甚至沈默不語,拒絕溝通,這個當兒父母千萬 #不可迫供,孩子有上述回應是害怕媽媽會把事情發大,不批准或否定他的想法或意見 。






父母一旦迫供只會起反效果,也要 #答應道出真相後不會施以懲罰


覺醒父母一書作者曾說:「 孩子對父母說謊的唯一原因是父母營造不了一個讓孩子有足夠安全的感覺 。」"There is only one reason a child lies to its parents: the conditions for it to feel safe have not been created."


你可以先試試以下回應:

「你是否需要一點時間想清楚?或者你明天才告訴我?」

「你是否擔心/害怕媽咪罰您?」

「你是否認為你講真話,我們會有好大反應或不高興,你不想令我們失望?」


然後重伸自己關於對誠實和不必討好人的價值觀:「媽媽答應你,就算你說了真相,我們也不會再罰你。」

「我們非常重視誠實,和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我不希望你為了討好父母,而去說謊,能夠做真實的自己才是我們最重視的。」


這種情況是需要親子間相互的信任和坦誠。我其中一位客戶遇過女兒偷改手冊,當時她能積極聆聽孩子的心情,但也向孩子剖白自己心聲和脆弱,她說:「我真是很挫折,很無助,不懂如何教你,我也不想懲罰您,只是想跟你好好地談一談你能否誠實地去做自己?」


沒有去興趣班卻騙父母有去,是我兒子的案例,經過積極聆聽後,兒子告訴我他不喜歡上跆拳道,因為他不太喜歡對打的運動,但爸爸曾說過他要考到黑帶才可以,所以他害怕爸爸會斷言拒絕而用說謊來逃避,我了解他背後的需要,也和先生再審視我們要他學跆拳道背後的需要,無非是他每周能有一種體育活動,因此我們進入了選擇另一樣方案滿足雙方的策略,最後選了乒乓球。當然我們事後也再跟兒子說謝謝他把心裏想法說出來,也不希望他用說謊去逃避不喜歡的事情,當然也答應他我們是開放去接納他的想法,然後願意和他一起找一個滿足雙方的解決方案。




父母獨善其身

以上是說謊時的處理方式,當然父母平常也要作孩子的榜樣,不說謊,簡單要是有人打電話來,你正忙,卻著人說你不在,也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示範。同樣也經常要審視自己是否經常 #否定孩子,當孩子有個人見解或解決方法時就加以否定、#太大反應或太囉嗦?這樣也會導致孩子報喜不報憂,或只編個謊言去逃避你的不接納。




(文中所提到的一些技巧如積極聆聽,我訊息等,都可以在父母效能訓練課程中學習)


 

輕鬆一點: 你猜一猜跟孩子說「狼來了」「木偶奇遇記,還是說「華盛頓斬櫻桃樹」會令孩子更誠實?


答案: https://www.utoronto.ca/news/moral-story-spare-kids-those-cautionary-tales


224 views1 comment

Recent Posts

See All

1 Comment


輕鬆一點: 你猜一猜跟孩子說「狼來了」「木偶奇遇記,還是說「華盛頓斬櫻桃樹」會令孩子更誠實?


感恩閱讀完上述的網站文章分享後,知道原來跟孩子讀「 華盛頓斬櫻桃樹 」,可以透過故事,帶出孩子誠實表現後,得到家長正面回應的例子,幫助孩子建立正向道德觀值觀!感謝可以收到這實用的育兒錦囊!


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在工作崗位上,被標籤為不會說謊的孩子,一方面因為別人對自己的期望而有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也感恩,間接地可以支持身邊人,保護自己繼續在正向道德指向中生活,相當不容易,同時又滿有恩典!

Edited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