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mamacoachhk

開學:如何化解分離焦慮?

Updated: Aug 14, 2024




又快開學了, 孩子可能要開始上N班, 或是轉校、升班, 面對新的轉變。

向暑假道別,和父母分離出現負面情緒是人之常情,正如大人返新工也會緊張, 何況是兩、三歲的幼兒?孩子出現焦慮主要是面對新的陌生環境、擔心父母就此一去不回, 害怕與陌生的老師同學相處等。


我們的要務是協助自己和孩子調適。


父母先覺察 「自己會否比孩子更焦慮」?

有些父母捨不得與幼兒分開的焦慮比孩子更甚。如果你發現自己很難忍受跟孩子道別,

建議找親友或另一半接送, 或者找其他方式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父母的焦慮情緒 也會無形中傳給孩子的。


預早帶孩子熟習環境

上學前, 可以先帶孩子走一次上學的路, 參觀一次幼稚園, 熟悉老師的面孔, 告訴他們遊玩、 上洗手間的地方等, 減輕焦慮。


和孩子玩 「上學」的角色扮演上學適應期可以和孩子以遊戲方式, 一家人互相扮演老師、學生、校長或同學等角色, 讓孩 子熟習上學的情景;如吃茶點、同學搶玩具或想上洗手間等。


預備窩心小物 安撫孩子

 要化解孩子適應陌生環境的焦慮,可讓孩子。 從家裡帶一些熟悉的物件如:小毛巾、公仔、和媽媽一起織的手繩、有父母相片的鑰匙扣或海灘一起拾來的小石頭等。當孩子難捨難離時,就告訴他們見到小物就如見到媽媽一樣!



了解 「不哭」不代表幼兒成功適應分離

父母 要了解分離的成功並非用 「哭」或 「不哭」來做指標。哭泣只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 式而已, 要留意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生理反應和各種情緒狀態有否異樣。


有些孩子分開時哭一下表示不捨,之後都喜歡上學並逐步適應;有些雖 全程沒哭,卻有 諸如食慾不振或在學校敝尿等生理反應, 則可能是把過大的壓力壓抑下去。父母在適應 期要多加注意。


預留時間及耐心傾聽 -- 「我不要上學」的 暴 發情緒

    在初上學的適應期, 父母要有心理準備孩子出門前或在校門口, 會突現出現 「我不想上

學」的抗拒或磨蹭情緒。父母應預留多一點時間出門, 並應用積極聆聽的技巧去回應、

接 納及解讀孩子不願上學背後的情緒, 切勿不要馬上指責或饒以大義說教如 「你怎能不

上 學!」或「學校好好玩, 快點上學去!」 「你要乖乖上學, 媽媽放學買xxx給你!」

這只會讓孩子覺得不被了解,更加壓抑孩子的情緒。


我們可以耐心地解讀孩子當下的情緒,如


孩子:「我不要上學!」

媽媽:「您是否很難過, 上學要和媽媽分開?」(解讀感受)

孩子:「我要媽媽!」

媽媽:「你好想好想和我一起……」(繼續傾聽)

孩子:「是的……」(嗚嗚。。。)

媽媽輕擁孩子:「上學時你會想念我,媽媽也會想念你! 」

「嗚……」


媽媽沈默…待孩子情緒稍平復:「你進去和小朋友玩和吃茶點後, 媽媽就會來接你!現在還有時間,我們再拖手行一圈, 你想念媽媽時,就看看書包上有媽媽照片的鎖匙扣。」


「老師會照顧你,媽媽放學會來接你,拜拜啦!」


頭也不回、溫柔淡定地說 「再見」

到了關鍵說再見的時刻, 父母要溫柔而淡定地說:「到學校了,媽媽回家預備午餐, 放學來接您,  拜拜!」千萬不要偷偷溜走, 或撤謊安撫, 這樣只會增添孩子的焦慮和不安。

  

就算聽到孩子哭叫,也千萬不要再回頭


父母情緒穩定地清楚說再見, 孩子雖仍會不捨, 但當下課時真的見到父母出現, 就會日復一日地體驗到離別與重逢, 慢慢就可快樂地跟父母道別了。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 就是讓孩子儘早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孩子初次上學是讓 父母學習放手, 讓孩子學習面對新挑戰的時機。願大家用心傾聽,陪伴孩子跨越分離的焦慮。


31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